2018年11月21日星期三傍晚18:30,“筑梦惠寒”梦想公开课——“信仰公开课”省级示范课苏州大学专场于阳澄湖校区学术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次宣讲会由苏州大学“惠寒”总校的张晶晶同学主持,苏州大学2018年青马工程与领军人才培训班全体学员、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阳澄湖校区各学院学生代表悉数到场。
公开课现场人气火爆,座无虚席。课程伊始,主持人介绍了与会嘉宾,他们分别是江苏团省委高校部曹慧秋、苏州大学团委副书记于潜驰、苏州大学团委“惠寒”行动指导老师戴华洁、苏州大学医学部“医行大别山”团队邱瑜婷同学、苏州大学第19届研究生支教团张云、余浩与何加钦同学。
接下来,以一则“惠寒”宣传短片作为开始,主持人结合PPT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苏州大学“惠寒”学校的历史与发展现状,让大家对“惠寒”进一步了解。之后,主持人又从五方面详细地对“惠寒”总校的具体情况进行剖析。在座的同学对“惠寒”行动体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专注地倾听主持人的介绍。
下面是最令人期待的环节——优秀“惠寒”支教团队支教经历分享交流。
首先上场的是苏州大学医学部“医行大别山”团队。“医行大别山”团队的名字特别,内涵也十分特别。“医行”代表着一队来自医学部的初始成员,以支医支教为目的,来到安徽省金寨县“惠寒”小学。除了教授课程之外,他们每年都会给村民带去医疗资料,给孩子们科普医学知识,然后对他们进行简单的体检。“大别山”,顾名思义,在那个从安徽到湖北的跨省山脉上,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辛勤足迹。从交流发言代表邱瑜婷同学对支教过程到支教感悟的讲述中,字字透出她对“惠寒”二字的深刻理解,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除此之外,她还介绍了一些其他帮助贫困学子的活动,并现场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惠寒”行动中来。
之后做分享的是苏州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三位同学。他们分别从自己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独特的支教体验。
“火车摇晃着,驶入逶迤的秦岭;我们摇晃着,把年轻的自己搬运到另一个城市。”余浩同学一上场就以一首生动小诗把大家引入了她的支教故事。随后她用“图说支教”的形式,通过富多彩的照片绘声绘色地向大家展示了她在陕西省蓝田县普华镇韩河小学作为一名英语老师的一年支教经历,同时她也深情回忆起了自己当初从那些淳朴孩子,优美风光中获得的最纯粹的快乐。余浩同学最后还诚邀各位有意向的同学加入到“惠寒”研支团的队伍中来,同学们反应十分积极,纷纷拿出手机扫码。
何加钦同学风趣幽默,善于和现场观众互动。交流伊始,何加钦同学就通过比较南北作物的种植差异很快吸引住了在场同学的大脑。随后他主要通过生活、教学、挫折这三个方面并结合丰富多彩的照片绘声绘色地向大家展示了他在陕西省贞元镇贞元初级中学的一年支教经历。他大方幽默,说话富有激情,让在场同学发出阵阵欢笑。何加钦同学广邀大家加入“惠寒”研支团。
作为第十九研究生支教团的团长张云同学,说:“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她一开场就以作家韩寒的一句话概括她这一年支教经历的体验。与前两位同学不同,张云同学除了分享自己在支教点的生活与教学,着重分享了她为改变所服务的支教学校的现状所做出的努力。张云同学在支教的过程中了解到当地的居民,尤其是孩子每天都经历着饮水不洁带来的健康威胁。张云同学为了作出改变,与她的团队花费了大量精力策划了“惠寒”猕语计划,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售卖陕西特色猕猴桃并将所得利润用于改善支教学校学生饮水安全。在各方的努力下,这项计划获得多家企业的支持并取得圆满成功。最后,张云同学以“最好的结果,莫过于成就了更好的彼此”一句结束了她的分享交流,赢得了全场同学的一片喝彩。
将近两个多小时的“筑梦惠寒”梦想公开课就此圆满结束,在座同学依依不舍地离场,本次“信仰公开课”所传达的精神和正能量依旧回荡在学术报告厅。作为苏大学子们,必会在“养天地正气,发古今完人”校训的感召下,积极弘扬“惠寒”精神,呼吁广大师生自愿加入到“惠寒”行动中来,尽己所能为社会上的贫寒学子送去一份关爱与祝福,让苏大“惠寒”精神一代代薪火相传,更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献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