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唐宋历史中的雕塑艺术——大足石刻图像谱系”苏州大学“信仰公开课”校级示范课(素养公开课)在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1005-5448教室顺利举行。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学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博士米德昉担任主讲嘉宾。大足石刻研究院副院长龙伟,社会学院院长黄鸿山,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朱今,院团委和学生工作办公室相关老师出席活动。2025年苏州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春季班学员,社会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学生代表等参与此次活动,活动由社会学院院长黄鸿山主持。
赠书仪式上,龙伟向学院赠送了《大足石刻内容总录》。

随后,米德昉就“唐宋历史中的雕塑艺术——大足石刻图像谱系”开展讲座,让在座师生感受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米博士从五个阶段生动讲述了8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北方石窟营造活动渐次走向衰落,于此续绝之际,位于长江流域的重庆大足境内摩崖造像为何能异军突起?以北山、石篆山、石门山、南山、宝顶“五山”为代表的大足石刻,成为了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继南北朝、隋唐之辉煌后出现的又一次鼎盛。

米德昉指出,大足石刻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艺术精华,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造型技巧、审美情趣诸方面较之前代有着重大突破,其以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石窟艺术典范。

本次苏州大学“信仰公开课”校级示范课(素养公开课)旨在增强团员青年思想引领,牢牢坚定文化自信。未来,我校青年学生将继续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坚定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为文化自信注入当代青年的蓬勃力量,让青年在文化自信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绽放青春风采!
